建大新闻

我校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5-05-26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

近日,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李卓、戴民指导的研三学生申翰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题为“Synergistic effects of bimetallic Co,Cu activity sites and heteroatom-doped carbon nanotube-entangled phosphide for high capacity lithium storage”(双金属Co、Cu活性位点和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缠结磷化物的协同效应用于高容量储锂)的研究论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为工程技术与化学化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刊物之一,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 13.4。该论文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容量与循环稳定性提升的关键问题,设计出一种兼具双金属活性位点与杂原子掺杂碳纳米管缠结异质结构的磷化物负极材料(CoCuP@NCNTs)。

该研究通过原位碳化/磷化热解策略,以双金属MOFs材料CoCu-ZIF为前驱体构建双金属异质结构磷化物材料CoCuP@NCNTs。其中,Cu调控电子结构,提升导电性,加速电子转移,碳纳米管缠结骨架有效缓解过渡金属磷化物充放电时的体积膨胀,双金属Co、Cu协同效应促进Li+吸附与电荷转移,显著提升电极反应动力学。CoCuP@NCNTs材料展现出高储锂容量(在0.1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为794.8mAh g-1)和循环稳定性(在2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可逆容量为465.6mAh g-1)。该研究为解决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导电性差、体积膨胀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为高容量磷化物电极的设计提供了创新策略。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断完善学科平台,积极推动新能源材料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学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条:学校举行2025届中美信息管理硕士项目毕业典礼
下一条:学校举行第四十四届运动会